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河南种植睫毛大约费用是多少的一些知识点,和河南种植睫毛大约费用是多少钱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我国历史上四大美女是哪里的人?湖南省博物馆是如何保存马王堆女尸的?河南夸夸是什么意思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都是哪几幅?我国历史上四大美女是哪里的人?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是个标准的浙江美女。自幼随母浣纱江边,传说中西施在溪边浣纱,鱼儿看见了她的美貌,羞愧地沉入水底,所以人们称她为“沉鱼”之貌。
王昭君(约前52-前19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典型的湖北美女,西汉汉元帝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为“明妃”,王明君。传说大雁看到她的美貌,忘记了扇动翅膀,就从天空跌落下来,人称“落雁”。
貂蝉,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三国志平话》中,貂蝉向王允自我介绍:贱妾本姓任,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关相失.....,故人们通常认为她是甘肃临洮县人。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杨玉环,人称杨贵妃(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经专家考证,出生地为广西容县(所以喜欢吃荔枝),杨玉环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她的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这是“羞花”称号得来。
湖南省博物馆是如何保存马王堆女尸的?1971年12月,中苏剑拔弩张的局面虽然已经趋于缓和,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也在一步步降低,但我国军队还是做着“深挖洞、广积粮,要准备打仗”的战略准备,湖南的三六六医院就是其中的一支。三六六医院官兵在马王堆土包下挖掘了十几天后,两名士兵用钢钎向下打眼钻探,忽然一团蓝中带红的火球在洞中爆响并燃烧起来,战士们迅速退出了坑洞并向上级作了报告。
军区后勤部接到报告后,经过勘察认定坑道下面极有可能有一座古墓,遂于12月30日通知了湖南省博物馆。通过对大量的资料查阅,有人认为此处是汉代长沙王刘发或其母程、唐二姬之墓,国家文物领导小组副组长作出指示:对马王堆古墓进行保护性发掘。
正是这次发掘,不仅出土了完整的棺椁等大批的随葬器物,保存完好的女尸更是震惊了世界考古界,外媒更是高度评价其“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一个与北京猿人并驾齐驱的重大考古发现。”周总理更是直接指示“至少把老太婆保存200年”,但当时的中国防腐技术并不先进,该如何完成周总理布置的这个艰巨任务呢?
完好无损的马王堆女尸1972年4月27日,考古队终于打开了“马王堆汉墓”的主墓室,从椁箱中取出大量的帛书、陶俑、漆器、乐器珍贵文物,这些物品大多靓丽如新,考古人员甚至在东面边厢发现了一个盛着藕片的漆器,但当取出后迅速分解成为汤水。
是怎样的先进技术才能将这么容易腐烂的物品保存两千年不腐呢?就连考古工作人员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在这个埋葬着两千年不腐的藕片、树叶以及色泽如新的巨型墓葬中,注定还会出现更不可思议的景象,所有工作人员都急切的等待着开棺的那一刻。
但打开内棺并非易事!内棺被周围四个椁箱紧紧卡住,要想开棺,必须要把外围的井椁拆除,但井椁是由72块巨大的木料构成,再加上地下水的浸泡,每一块木板都变得异乎寻常的沉重,块与块之间有扣接、套榫,要想在墓中手工完好无损的拆卸,无疑是痴人说梦。
最后,考古队决定以机械方式拆卸椁板,于是向长沙汽车电器厂求援,借来了一台大型起重机和三十多名吊装技术人员,花了几天时间将椁板拆开,这才一块块吊出墓坑外,这不过才刚刚打开了外椁而已。
打开椁板后,里面露出了涂成黑色的彩绘棺材,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黑地彩棺”。第三层则是一具“朱地彩棺”,颜色比较明快,绘有仙山昆仑以及龙虎斗等图案。
古墓发掘到此,专家们不禁严肃起来。按照当时的丧葬礼制,“天子之棺四重,诸公三重,诸侯两重,大夫一重,士不重”,所以最开始专家们认定墓主是诸公一级的重臣,没想到在打开“朱地彩棺”后里面还有一层木棺,墓主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墓葬规制堪比天子呢?
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用桐油涂刷沾合,并用三道麻布拦腰缠紧的内棺露了出来,但是封闭如此紧密的棺盖在不破坏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打开呢?最后,专家白荣金建议用铁钩塞入棺盖与棺壁结合处,再将麻布切断,然后慢慢撬动,以垂直方向将棺盖提起。
这个过程比较缓慢,从4月27日凌晨三点一直到第二天下午四点,经过无数次失败,才终于将棺材打开。
事实证明,这个等待的过程是值得的!只见棺内装着约半棺的无色透明液体,而在这棺液之中,停放着一堆外表被捆成长条的丝织品。从表象来看,丝织品腐朽程度不高,这意味着裹在丝织品当中的墓主人的尸体或许尚未完全腐朽。
由于棺液太多,珍贵文物又多浸泡在其中,现场清理极其困难,更何况棺内的液体尚不知是人为投放还是后天形成,其研究价值极大,经考古专家建议决定将内棺整体取出,运至博物馆再行清理。
开棺仍然由颇具经验白荣金来完成,当揭开墓主人身上四五层的衣服后,白荣金手指尖接触到一块橡皮样的东西,这块东西软中带硬且富有弹性,凭着一种直觉,白荣金觉得这是墓主人的头部肌肉,他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停止了对墓主人尸体的检测,距离开棺已经过去了十多个小时。
4月29日上午十时,专家王?和白荣金提出棺内的尸体有腐朽变质的可能,必须要购买冰块作降温之用,领队崔志刚依计而行,在温度彻底降下来后,王?与白荣金开始了漫长的揭取棺内丝织品的过程。
当最后一件包裹着墓主人的“信期绣”罗绮锦袍被揭取后,一具女尸随之显露出来,在场所有人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只见女尸外形完整,面色如生,皮肤柔软光滑,呈现出一种淡黄肤色,如同刚刚死去一般。伸展开的双手各握一绣花香囊,内置香草。
考古人员又在其脑门、胸部、胳膊等部位按压下去再放开,其皮肤很快又恢复原样;再掀动四肢,其关节可自由弯曲伸展;更令人惊奇的是女尸睫毛清晰可见,左耳耳鼓膜仍完好无损,甚至脚指指纹也可清晰分辨。
女尸的出现,令考古人员感到惊奇激动的同时,对其本身的价值和如何处置产生了巨大分歧,并有了两种俨然相反的意见。
一种认为,这具女尸深埋地下历经两千年不腐,属世界罕见奇迹,她也可以提供两千多年前人的特征、生理结构、病理特征,从而展开对我国古代人类学、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而另一种意见则是,女尸仅是人体的遗存,非人类文化遗产,在考古学范畴中属于标本性质,与文物的价值有极大的差异,或者根本不能称其为文物。
面对这两种意见,专家组向北京征求意见,王冶秋直接指示:“女尸应妥善保存!”
湖南博物馆接到指示后立即开展对女尸的保存工作,但怎样保存,保存到什么程度,保存多久等问题却是没人能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天气越来越热,气温不断升高,湖南博物馆和考古专家们对女尸的保护还是一筹莫展,只好一边求援,一边持续不断购买冰块降温。
保存女尸措施的探索时间一天天过去,考古专家们见求助无望,便再次开会商议对女尸作妥善处理的应对方法。有人提出可仿照腊肉的制作方法对女尸进行处置保存,但此法遭受众人一体的反对;有人觉得用蜂蜜将女尸包裹,可延缓腐朽进度,但也未能通过;更有甚至提出与美国合作,将女尸交给美方用宇宙飞船送入太空,或者通过“阿波罗号”送到月球作永久停放,显然这个方法更是异想天开,故也未通过。
正当商议之际,湖南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组的青年专家刘里侯手持介绍信找到考古队领队侯良说:“我们现在的人体解剖课缺少人体标本,听说你们挖出一具完好的古尸,能不能送给我们作教学标本?”
侯良听后恼怒万分,不客气道:“古尸是极其罕见的重要文物,怎能随便送人?”他说完这句话后,眼睛一亮,哈哈大笑道:“有了!”随即将女尸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对他说了一遍,然后又对刘里侯道:“我们正为如何保护发愁呢,你们能不能协助我们解决好这具女尸的保护问题?”
刘里侯听后当场表示争取协助博物馆解决这个难题。第二天,他带着人体解剖教研组组长王鹏程教授以及其主力曾嘉明来到博物馆。在验过女尸后,王鹏程教授说道:“这样古老的女尸我们没有研究过,表面看来似乎完好,怕是内部已经腐朽变质,现在当务之急是保证内部器官不再腐烂,至少应该缓解腐烂。”
经分析研究,王鹏程教授向女尸体内注射了酒精和福尔马林的混合液,又根据他的建议,专门制作了一个有机玻璃棺材,然后将女尸移至盛放福尔马林溶液的有机玻璃棺内作暂时性保护。
博物馆的一干专家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准备研究下个阶段的保护工作,岂不料女尸即将再次迎来一场灾祸。
女尸出土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怀着好奇的心理争相前来目睹为快,博物馆工作人员怕好不容易保护起来的女尸再遭受破坏,于是阻止参观者入盛放女尸的大厅。然而,这与群众的意愿相违背,于是决定限制人数参观,经过研究最终将每天的票数定在1400张,以满足群众的参观。
已拿到票的群众自然满心欢喜,但绝大多数的群众是分配不到这张参观票的,所以一些人便徘徊在博物馆外,企图混入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博物馆外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周边地市的人也闻讯赶来,不算太大的长沙城竟然在一天之内涌入五万余人,就为看看这个2100岁的老太太。到了最后,烈士公园竟然聚集了几十万人,整个场面已呈失控状态,湖南博物馆迅速向上级作了汇报。
当时已经患了癌症的周总理正在医院治疗,他看到王冶秋的报告后紧急指示:立即采取办法,将女尸转移至冰窖,消毒、防腐,待处理后,仍旧留湖南博物馆……此事非当机立断不可,速办勿延。
湖南方面接到指示后,在一个风雨交加之夜,用一辆卡车秘密将女尸送到医学院保存了起来,对外则宣称女尸已被调往北京,烈士公园聚集的人群这才逐渐散去。
就此,女尸暂时在医学院被保护起来。
对马王堆女尸的保护1972年底,病中的周总理对马王堆女尸的保存问题担心不已,在一次外事活动中,他专门找到了王冶秋问道:“女尸有没有变化现象?”
王冶秋回答说:“没有异常变化,看来新配制的保护液是靠得住的。”
“陈列室要抓紧建设,争取尽早将女尸放进去。古代科技那样落后还能保存两千年,你们研究一下,至少也要使得这个老太婆再保存两百年,不要我们这代人看完就坏了,要设法让后人也看一看,不然我们无法向子孙交代。”周总理严肃地说,王冶秋自是点头答应。
接到总理的嘱托后,王冶秋倍感任务艰巨。他先后同苏联、越南两国大使馆联系,希望得知列宁和胡志明两人遗体保护的配方,但对方均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告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自力更生,尽快摸索出属于我们行之有效的方法,才可使女尸长久的保存起来。
1973年1月27日,湖南医学院女尸研究组邀请上海第七军医大学的有关专家赴长沙,多家单位共同对女尸的保存液问题展开讨论,并先后多次展开可行性试验。
1973年6月,针对马王堆女尸特制的防腐液研制成功,正式确定女尸不用人造琥珀而用有机玻璃作棺保存,其内脏也用有机玻璃瓶密封保存。这次确定的防腐液是一种开创性的配方,与以往对现代尸体保存不同的是,它可以有效避免尸体脂肪游离导致的肌肉萎缩,我们现在看到的女尸充分证明了这个配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1974年5月,在各界的支持关心下,中国第一座具有恒温、恒湿的设备在湖南省博物馆建成,马王堆一号汉墓以及后来发掘的二、三号汉墓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得以妥善保护,女尸也住进这个新“家”得以保护。
后话马王堆汉墓散发着神秘而诱人的气息,有关的争论还在继续,诸多的问题也未能破解,但帛书的内容已经录入书中。毛主席此时刚好在长沙,他看到消息后对李振军道:“出了书,也给我一本看看”,但他又稍作停顿说:“我老了,怕是看不清上面的字了……”
那个挥斥方遒的毛主席确实已经老了,在场诸人无不心酸。最终,工作人员专门改排了36磅的字号,再设计成八开竖排外加丝栏的形式,通过有关渠道转交至毛主席手中……
参考资料:《马王堆汉墓发掘记》等
河南夸夸是什么意思赞美、表扬的意思。
比如赞美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她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镶了一圈乌黑闪亮的长睫毛,眨动之间,透出一股聪明伶俐劲儿。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都是哪几幅?中国有着数千年悠久、丰富的文明历史,历朝历代有着许多杰出画家创作的古典名画,一直流传至今,而成为璀璨国宝和艺术珍品。然而,若要从中确定我国的十大传世名画是哪些,那实在是困难之极,因为好作品的确是太多太多了。不久前,由国家文物局等权威机构组织著名专家学者和艺术大师,经过认真挑选、仔细研究、取舍难夺,最后给出了下述10幅伟大作品,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应该算是国家“钦定”的一个最权威的名单了,这大概也是我国有史可载的第一次,实可庆祝。
当然,前文说过,中国历朝历代的传世名画、杰出画家实在是太多,远不止这10幅。名重当世、流芳千古的古代国画大师还有很多,诸如吴道子、王维、戴嵩、苏轼、宋徽宗、赵孟頫、王冕、倪瓒、倪元璐、唐寅、徐渭、董其昌、吴昌硕、郑燮、石涛、八大山人、任颐、米芾;要是再加上近、现代的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就更多了,他们的传世之作也都是无价之宝、国之重器(包括本榜单十位画家的其他代表作)。只不过,下述这10幅更具代表性罢了。
这里按历史年代先后顺序给以简要介绍。1、洛神赋图(晋朝顾恺之)
三国时期第一才子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了。后来,晋朝著名画家顾恺之(约344—405年,今江苏无锡人)依据《洛神赋》,画了这幅流传千古的名画,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全卷分为3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一说她就是曹植之嫂、曾先后嫁给袁绍之子与曹丕等人的三国美女甄妃甄宓)重复出现。原赋中对洛神的描写,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皎若太阳升朝霞”等,以及对人物关系的描写,在画中都有生动入神的体现。其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出一种空间美。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这幅画现有宋朝4个摹本(原本不存),绢本,设色,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处。
2、步辇图(唐朝阎立本)《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唐朝阎立本(601—673年,雍州万年人)之作。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3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对其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此图原本不存,据考证系宋或此前摹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3、五牛图(唐朝韩滉)《五牛图》是一幅纸本设色画,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作者韩滉(723—787年,今陕西西安人),曾担任过宰相节度使,封晋国公。本图无作者款印,本幅及尾纸上有赵孟頫等人的题记。画中5只不同形态的牛,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笔墨稳健,结构标准,造型生动,形貌真切。五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如果作者不是对牛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牛的造型描绘有十足把握的话,是万不敢涉此绘画风险的。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此图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流失海外,1950年经周恩来批准以6万港元在香港购回,1977年修复成功,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4、唐宫仕女图(唐朝周昉、张萱)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宫仕女图》系列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挥扇仕女图》,绢本,设色,纵33.7厘米,横204.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簪花仕女图》纵46厘米,横180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虢国夫人游春图》,宋徽宗摹本,纵51.8厘米,横14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捣练图》,宋徽宗摹本,纵51.8厘米,横140.8厘米,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宫乐图》,纵48.7厘米,横69.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周昉和张萱均为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
5、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略,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所绘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包括听琵琶演奏、集体观舞、间息、独自赏乐、依依惜别5段。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40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绢本,设色,宽28.7厘米,横335.5厘米。原迹已佚失,今版本为宋人临摹本(未得公认),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者顾闳中(约910—980年,江南人),此为他唯一的传世作品。
6、千里江山图(宋朝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作者款、印,据卷后隔水黄绫上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1090—?)所作,相传是他18岁时所画,后英年早逝,堪称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清乾隆年间收入宫中,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以“咫尺有千里之趣”表现手法,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画面上层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而又细腻精到,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28方。
7、清明上河图(宋朝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细微的手法,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当时是世界第一大都市,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为典范风俗画作品。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绢本,设色。北宋画家张择端(1085—1145年,今山东诸城人)仅见的存世的一幅精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总计在5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1695个各色人物,房屋楼阁30多栋,牛、马、骡、驴等牲畜60余匹,车、轿20余辆,大小船只20余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曾5次进入宫廷,4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个摹本,其中大陆10余本,台湾9本(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有7本),美国5本,法国4本,英国和日本各1本。
8、富春山居图(元朝黄公望)此画是元朝画家黄公望(1269—1354年,今江苏常熟人)为无用师所绘,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至正十年(1350)完成,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水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气度不凡。展开画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的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既形象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作者晚年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它于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好吴之侄从火中将其抢救出来,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称《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5月18日《剩山图》点交仪式在北京举办,6月1日在台北故宫与《无用师卷》合展。无疑,其传奇经历为它入席十大传世名画增加了不少分量。
9、汉宫春晓图(明朝仇英)明朝画家仇英(约1498—1552年,号十洲,江苏太仓人,侨居苏州)的《汉宫春晓图》,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等,所画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115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显示了画家过人的观察能力与精湛的写实功力。它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描绘后宫佳丽百态,其中包含有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著名故事。但人物皆为唐以来衣饰,取名汉宫,是当时对宫室的泛指。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除却美女群像之外,复融入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式的休闲活动,诚为仇英历史故事画中的精彩之作。绢本,设色画,纵30.6厘米,横574.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10、百骏图(清朝郎世宁)清代是中国宫廷绘画的顶峰,来自西欧的传奇画家郎世宁(1688—1766年,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意大利米兰人,耶稣会教士,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唯一外籍作者)则是清代宫廷绘画的领袖;正是在他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影响之下,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郎氏善画马,《百骏图》是其代表作之一,其平生100余幅绘马作品中的杰作。此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全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全卷以白描的手法,绘有100匹骏马放牧草原的场景,马匹或卧或立、或嬉戏或觅食,自由舒闲,聚散不一,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原藏宫廷大内,原本一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一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